网上有关“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邓波同志简要事迹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县城海拔4250米,气候环境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18年前,20岁的邓波学校毕业分配到石渠县税务局工作,在全局的藏汉同志的关心帮助下,他克服高原反应,学会了当地生活习惯,很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上班没几天,局里安排邓波到某企业检查,很快查出近两年偷漏税3万多元的事实。1993年底全国推行税制改革,邓波发挥所学专长,连续半个多月给大家讲清了增值税及其他税种的政策。1995年局里分来第一台计算机,邓波又通过短期培训和自学成为唯一的教员。正是组织和同志们的关爱使他在严寒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工作中的崭露头角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决心在高原扎下根来!
石渠县税源零星分散,近几年的收入都徘徊在100万元左右。征税的主要方式是县城集中纳税和乡镇巡回征收。200多户个体户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最近的离县城70多公里,最远的达300多公里。一年巡回征收两次,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行程1500公里上下。在巡回征收中,邓波和同事们都自带帐篷和锅、碗、柴、米,风餐露宿。10多年累积下来,邓波和同事们在这条路上行程5万多公里。一位采访过邓波的记者形容说“这是生命禁区里的税收长征!”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业余时间,邓波都爱和当地的藏汉同胞拉家常,交朋友。许多藏族同胞都认识他、熟悉他,称他为“冲各若里亚把”(好税官)。
2008年1月,邓波同志被州局任命为县局局长。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赢得了上级、社会各界和纳税户的肯定。纳税人有家里有什么事和对税收想法,都要找邓波反映,他被纳税人公认为平民局长。
在石渠工作的18年里,邓波始终以一个***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事业和责任看的很重,把个人利益看得很轻。1998年6月3日,邓波的妻子在老家临产,而他却正在巡回征收检查的途中。2000年,邓波的妻子不幸患上被称为“虫癌”的肝包囊虫病。邓波紧急送妻子到重庆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第5天,正是全州CTAIS试点运行的前夕,邓波忍痛告别了妻子返回石渠。
虽然家境窘迫,但他有一颗爱心。2003年7月在长沙干玛乡的工作调研中,他看到一个卖小百货的藏族妇女带着5个孩子、两个老人艰难度日后,立即掏出了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他们。2004年8月,当他得知蒙宜乡的达瓦拉姆考上了四川省藏族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准备退学时,又带头并动员大家每人每月捐助20元。2009年7月,他帮助患先天性白内障的五岁藏族小女孩泽仁卓玛重见了光明。 “5.12汶川大地震”,同样牵动邓波的心。他组织和发动全局干部职工为灾区捐款捐物,他说:“现在灾区人民群众需要帮助,我再困难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010年,紧邻石渠县的“4.14”青海省玉树州强烈地震发生后,邓波主动请缨,率领6名县局职工在在地震不到4个小时赶到了救援现场,始终战斗在抗震第一线,不仅为震后建立安置点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灾区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鼓足了力量和勇气。
18年来,邓波同志克服了高原藏区工作、生活的种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拼搏进取,为完成税收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以高原为家,把藏汉群众当亲人,把纳税人和普通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在邓波同志身上,体现了一名***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体现了高原藏区税务干部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青年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时代品质。
2.“生命禁区”里的青春之歌——记四川省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邓波
8月,雪域高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扎溪卡草原上,漫山遍野如火如荼地盛开着格桑花。
“没有经过10个月的霜雪,开不出扎溪卡的格桑花。”人们用这句当地的民间谚语形容来自内地的税务干部邓波,称他是扎溪卡草原上盛开的最绚丽的格桑花。
20岁那一年的7月23日,邓波开始了他的高原之旅。那一天,怀揣着分配至石渠县税务局的通知书,邓波乘坐长途客车从成都平原出发,沿着那条以遥远和艰险闻名的川藏线前行,只觉得山越走越高,路越走越远,阳光越来越炽热,空气越来越稀薄……整整颠簸了5天,终于到了石渠。
至今,邓波已经在石渠工作了15年。在这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人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邓波付出了人生最美的青春岁月,忠实践行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从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成长为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谱写了一曲忠诚事业、奉献高原的青春之歌。从2001年起,邓波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员”等荣誉称号。
我知道,离不开石渠了
石渠,藏语谓之扎溪卡,意思是雅砻江源头。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距离成都1050公里,距离邓波家乡蓬安县1200多公里。
1992年7月,邓波从四川省税务学校毕业分配到石渠。当时,他最怵的就是这个远。
“父母在蓬安,他们身体不好,我又是家里惟一的儿子。”邓波说,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他就想着工作后常回家看看。
单程要颠簸5天,足以让这种希望化为泡影。更无奈的是,从康定到石渠,5天才有一班客车。
呆在石渠,邓波才明白,和“高”比起来,“远”实在不算什么。
石渠县城海拔4250米,比西藏拉萨高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因为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即便空身而行,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因为高,这里年平均气温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长城站相仿,冬天最低气温比长城站低整整10度。
恶劣的自然环境以一种颠覆生活常识的方式,让这里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由于高寒缺氧,树木无法存活,整个县城看不到一棵树;蔬菜需要从内地长途运送进来,成为昂贵的奢侈品;由于水管会被冻裂,县城住房里没有卫生间,只能使用旱厕;冬天一觉醒来,裹住脖子的被沿就会哈气成冰;开水最高只能烧到70多度,就是煮面条也得用高压锅;冬天开水泡茶45分钟变成冰;一旦感冒很难治愈,严重的还会形成高原肺气肿,危及生命……
据有关部门统计:石渠县人均寿命仅为58.7岁,比全国人均寿命少12.3岁。因此,在四川有谈“石”色变之说,一些人宁可没有工作,也不愿意到石渠去。
从到石渠的第一天起,邓波感受到了缺氧的痛苦,那是一种从后脑弥漫到前额的胀痛,随着心跳阵阵加剧,越到晚上越是强烈,整夜整夜头痛欲裂、难以入眠。随后,胸闷气短、心动过快、流鼻血等一系列的缺氧症状,也轮番袭来。由于吃不上新鲜蔬菜,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出现嘴皮干枯、头发脱落等现象。
身体渐渐适应后,内心的孤寂却越来越更难以忍受。县城全部是泥石路面的街道,两边是低矮的土坯房,一条街道,逛不到10分钟;严重缺电,经常收看不了电视;网络不通,报纸也是五六天之后才能收到。
很多时候,邓波连做梦都在大口地吸氧,吃大盘的新鲜蔬菜,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在这里却成了一种奢望。
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邓波曾经动摇过、伤心过、甚至想一走了之。特别是每一次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探亲,每一次接到内地同学亲友的来信,他的内心都泛起波澜,不知多少次地自问——难道自己的青春要扔在这片冰天雪地?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邓波感受到了藏汉同事们给予的家庭般的温暖,感到了人与人之间从未有过的亲近:第一天到石渠,10多名笑容可掬的同事夹道相迎,县局局长薛洛是个高大的藏族汉子,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脱下藏袍披在衣着单薄的邓波身上,说的第一句话是“来了就好,来了就不要走了”。局里没有食堂,第一顿饭是在薛洛家里吃的,接着,各家各户都领着他吃“转转饭”,端出最好的饭菜款待他;每当他的寝室亮灯的时候,大家主动地来陪他,请到家里拉家常。下乡的时候,藏族同事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邓波吃好;宁愿自己裹着藏装席地而眠,也要把床铺留给他;如果没有床铺,大家让他睡在中间,藏族同事则睡在边上……
就在邓波徘徊不定的时候,工作上的崭露头角也增添了他的信心。他是当时全局惟一一个“科班”出身的干部。上班后,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一户企业查账,很快查出这户企业近两年偷漏税3万多元,令同事们刮目相看。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两个月,邓波就被委以重任,率队开展一年一度的纳税大检查。第二年底推行税制改革,许多人弄不懂,邓波通过短期培训和自学之后,连续半个多月给大家讲解新税制。1995年局里分来了第一台计算机,他第一个学会了操作,然后又手把手地教会了全局税务干部。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邓波在学校里只上过两节计算机课……在大家赞许和信任的眼光中,邓波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那一刻,邓波意识到:石渠需要他。
“也就在那时,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我熟悉的税务工作,离不开石渠了。”邓波说,“也许我会少活几年,但只要我活得实在,活得有意义,我的生命就会延长!”
在邓波之前,石渠也先后分来几十名内地大中专生,但大多都超不过三年就离开了。在石渠县国税局,只有两名内地汉族干部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以上,邓波就是其中一个。
几年中,邓波学会了喝酥油茶、吃糌粑、啃生牛肉;学会了用牛粪生火取暖、做饭;学会了日常交流的藏语;学会了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中,像高原牦牛那样顽强地生存。像许多内地支边援藏的汉族同志那样,像长眠在石渠的烈士那样,在最艰苦的地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邓波选择了他的人生坐标和奋斗的基点——为共和国的税收事业扎根高原,奉献青春。
1996年6月25日,邓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4年后,邓波担任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
巡征路上行程5万公里
邓波是第一个分配到石渠的四川省税务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他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纳税服务新理念,为石渠县国税局征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石渠县国税局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项:1996年获得“州级征管稽查能手”称号,1998年被甘孜藏族自治州国税局授予“一九九八年度打击偷漏税先进个人”,而他为石渠县国税局赢得的第一个税收业务奖项,则是在刚刚来到石渠县国税局的时候。
那时,税务干部收税是“一个包、一本票、一支笔”,根本没有纳税资料档案,税收征管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意识。为加强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邓波加班加点,用一个月时间建立健全了全县的纳税档案资料,彻底改变了石渠县国税局纳税档案资料不齐、家底不清、工作不规范的状况,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国税局的征管资料单项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这是石渠县税务局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税收业务奖项。
在只有14名国税干部组成的石渠县国税局,邓波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尽管他是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在全员管理模式中还兼任系统管理员、税收法制、税务稽查等7个岗位的主副岗,一旦有同志离开工作岗位,他都能顶上去开展工作。
在税收业务上同事们说他是一把好手,在科技兴税方面,同事们夸他是一个能人。
从2001年综合征管软件CTAIS1.0版试点,到2006年上半年的CTAIS2.0版上线,邓波一直担任县国税局业务组长,兼任系统管理员。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邓波学会了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应用和安装,再手把手地教其他同事操作。少数干部有畏难情绪,邓波哪怕陪着到晚上10点不吃饭,也要帮助他俩学会当天的计算机操作课程,硬是把这两位藏族干部培养成办税服务厅分管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的熟练的操作员。通过边学习边应用,边应用边交流,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全局同志都参与到“金税”工程工作中,今年县国税局在“推综”工作中顺利上线。CTAIS2.0版上线的头两个月,申报率和入库率均达到100%。长达半年的艰苦工作,邓波的体重由140斤下降到120多斤。
有一次,新领来的打印机出现了奇怪的故障——早上打不了发票,中午恢复正常。石渠没有打印机维修点,送到外地修理至少要五六天,耗费又大。邓波知道后反复琢磨,细心的他终于发现,打印机早晨无法工作是由于气温较低造成的。于是,他把自己家里的电吹风拿来,挂在办公室墙上,遇到低温就为打印机吹暖风,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最艰苦和最危险的地方,邓波总是和税务干部们并肩奋战。石渠征税的主要方式是县城集中上门纳税和乡镇巡回征收。邓波每年都参加巡回征收,没落下过一次,累积下来,他和同事们已行程5万多公里。甘孜州一位采访过邓波的记者形容说“这是生命禁区里的税收长征!”
收税难,难在路途遥而艰险。石渠面积比两个成都市还大,200多个体户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最近的离县城70多公里,最远的达300多公里,中间还要翻越几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多数乡镇没有旅店、餐馆,每次巡回征收,邓波和同事们都自带帐篷和锅、碗、柴、米,出发前,全局留下的同志都要自发地为他们送行,感觉就像是一次远征。
在雪域高原收税,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在终年积雪的冰雪道上行走,让人胆颤心惊。邓波记得第一次带领同事们开展巡回征收返回时,有的路段向江边的倾斜超过30度,在一处上坡路段,他们遇上了冰道,挂着防滑链条的车轮依旧滑得像涂了油似的,车轮不进反退,幸亏驾驶员手疾眼快,猛往外一打方向盘,车后轮顺势滑进岩边的排水沟,而车头则悬在了江边。在回来的路上,汽车冒着漫天风雪在白雪皑皑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坑。为了不被困在山里,他和同事们用铁锹铲雪找路;汽车打滑了,他们就脱下外套铺在汽车车胎下,终于在天黑前赶回了县城。
外出最怕的是汽车中途抛锚、当“山大王”。2004年11月的一天,邓波和四位同事乘坐的吉普车抛锚了,四周荒无人烟,风雪弥漫,他们只能躲在车里,靠嚼冰雪吃糌粑充饥,靠唱歌讲笑话壮胆。嗓子唱哑了,故事讲完了,还是不见一个人影。晚上,气温降到零下20几度,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尤其是脚冻得钻心的痛,他们裹着大衣和藏袍紧紧靠在一起,把脚伸到同事的怀里相互取暖,熬了两天两夜,直到救援的同志赶到。当保修工把车修好时,车上的机油早就冻了,他们将衣服浇上汽油点燃,待机油解冻后又继续踏上收税的路途。
一年两次巡回征收,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泥石流、塌方、暴雪,随时可能让巡回征收成为一条“不归路”。
收税难,难在语言障碍上。刚开始的几年,邓波由于不懂藏语,收税非常困难,甚至挨过骂、挨过打。1994年3月,邓波到集贸市场上收一个牛肉摊贩50多元的税,由于语言不通,双方争执起来,结果挨了一顿拳脚,直到几个藏族干部赶来解围,才收到了这笔税款。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邓波,他意识到在藏区收税,必须从语言、习俗乃至生活方式上与藏族同胞接近。于是,他开始像当年学英语那样刻苦地学习藏语。
邓波说,藏族同胞非常善良、淳朴,有时候只要说句“确亚”(你好)、“嘎里若”(慢走),他们立刻会对你笑脸相迎。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活动中,邓波和税务干部们都带着藏汉两种文字的资料,坐在牧场的草地上,和牧民们讲政策,拉家常。有一次,邓波到县城的东区去收税,开百货商店的藏民布柯一开始不愿缴税,邓波和布柯拉起了家常,从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裕生活,再讲到国家的税收政策,一直聊到深夜。两天后,布柯来到办税服务厅补缴了税款,他动情地说:“我们翻身农奴不能忘本,自己赚了钱,应该通过纳税来支援国家建设。”后来,布柯成了当地一名义务税收宣传员,还成了全县协税护税的先进典型。
邓波勤奋好学,他通过自学取得了西南财经大学财税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学历。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全局干部学习文化业务、好学上进的的风气日益浓厚,包括4名藏族干部在内的8名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
收税难,还难在人情关。1996年,县国税局查出了某公司2万余元的欠缴税款,恰好邓波的妻子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公司领导向邓波求情时被他一口回绝。几天后,邓波的妻子便从出纳保管岗位,“发配”到效益最差的门市部站柜台,不仅工作辛苦,而且收入锐减。妻子抱怨他太直率,哪怕应付一下也好些,他却说:“收税不是买菜,不能随便讲价。钱多咱就多用,钱少就少用。”
曾经有人不解地问邓波,你们费这么大的劲,吃这么多的苦,收的税还不及内地一个税务所的零头,有什么意义?邓波回答说:“国家既然把这么大一片土地上的税交给我们收,我们守土有责,一分一厘都是税,收多收少都是责!”
帮助纳税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石渠是国家贫困县,全县6.5万人口中藏族占98.5%。这里属于典型的游牧经济区,没有骨干企业,全县国税收入基本依赖个体经济支撑,税源零星分散,近几年全县每年的国税收入都徘徊在60万元左右。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后续税源,一直是邓波思考的问题。
石渠十年九灾。石渠人至今仍记得1996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大雪填满了沟谷,掩埋了公路,积雪达1米多厚,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5度。当看到最耐寒的牦牛,成群成群的冻死在雪地里,看到牧民们悲伤、绝望和无助的神情,邓波禁不住落了泪。那一年,中央和四川省紧急救援,空投了大批救灾物资,让石渠人度过了这个难关。
石渠需要休养生息。2003年,国家出台调高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当时,县里有人担心财政减收,要求向上级反映暂缓或“变通”执行,对此,主管税收业务的邓波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把这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他清楚地知道,税收一头连着国家的血脉,一头系着百姓的利益。在这贫困藏区里,国税干部有责任不折不扣地将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据统计,这项政策执行以来,全县有133户个体纳税户直接受益20多万元。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业余时间,邓波都爱和当地的藏汉同胞拉家常,交朋友,嘘寒问暖。个体户们说,邓波总是笑着打招呼,最常问的两句话是:“生意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对税务干部执法有什么意见吗?”
2003年10月,内地的一名下岗女工唐晓蓉到石渠做生意,头一次进货就遇到大雪降温,从成都拉来的600斤饮料和啤酒全冻了,如果不及时升温,那些瓶装的饮料、啤酒就会冻结爆裂。初来乍到的唐晓蓉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听说了这件事情的邓波,立刻把家里的钢炉和木炭搬了过去,当时,唐晓蓉的泪水夺眶而出。过了两天,唐晓蓉带着两瓶酒来到邓波家,她说:“我们非亲非故,你这么真心实意地帮我,这两瓶酒不值什么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邓波婉言谢绝了,他说:“只要你们生意做好了,多缴税,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只要是纳税人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即便与税收无关,邓波也爱管“闲事”。
一次,他从一位纳税户那里得知,县里有关部门新出台的货车停车规定,对个体户的经营很不利。按照这项规定,个体户们的货车不能在马路边卸货,否则将受到处罚。可是,不少个体户的仓库就在街道边上,加上货车已经翻山越岭地走了五六天,如果不及时卸货,直接影响货物特别是食品蔬菜质量,为此,有的个体户已经和执法人员发生了冲突。邓波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后,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规定了停车时段,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个体户们说:“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2003年,作为县政协委员的邓波针对乱收费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建议》,被县政协列为九届二次会议的第2号提案,引起了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当年清理废除行政收费项目18个。
邓波在税收工作中和许多藏汉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0多岁的藏民打洛孤身一人从青海到石渠做虫草生意,邓波每次上班的时候,都要经过他的铺面和他寒暄几句。有一天,邓波发现他的铺面一整天都没有开门,觉得不太对劲,敲开门才发现,他已经病倒在床上,一天多没吃东西,邓波赶紧买来方便面和药品。邓波临走时他挣扎着下床,拉着邓波的手,流着泪,一句话都说不出……
邓波常常想,在石渠这个生命禁区里,这些常年奔波在高原的贩运户,这些靠做小生意赚点钱的个体户,他们缴纳的税款虽然不多,但也是在回报国家,奉献社会。作为一名税务干部,一名***员,对于他们的难处,怎么能够不帮忙?怎么能够不管呢?
石渠需要加快发展,而发展首先要抓教育。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许多牧民宁肯让孩子放牛放羊,也不愿送去读书。2005年,邓波根据县里的部署,和税务干部们来到全县最偏远的蒙沙乡开展“普初扫盲”工作。他们筹款为这个乡中心小学100多名学生购置了寄宿的铁床、床垫、被褥和学习用品,到每个牧区做动员说服工作,邓波对牧民们说:“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啊,孩子们不上学,藏区哪有希望?”那一年,他们将40多个孩子送回了学校,入学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8.5%。
2004年8月,邓波从一位藏族干部的口中得知,蒙宜乡16岁的藏族小姑娘达瓦拉姆考上了四川省藏族学校,可是读了没几天就因交不起学费准备退学了。邓波赶紧发动大家每人每月捐助20元,一直到她毕业为止。今年6月,毕业后的达瓦拉姆跟着她父母来到县国税局,向每一位税务干部们献上了一条雪白的哈达。
提起邓波,石渠的许多藏族同胞都认识他、熟悉他,称他为“冲各若里亚把”(好税官)。
有一种牵挂是最执着的爱
生命禁区里的环境固然艰苦,但高原的景色却美丽动人。邓波常常望着海水般湛蓝天空,飘过大朵大朵的白云,望着晶莹洁白的雪峰,映照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他说,那一刻,他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
在这蓝天白云之下,在雪山草地之间,邓波知道,自己的青春和爱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在这里,他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也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邓波的妻子是一位汉族姑娘,提起她,邓波的内心充满愧疚。
1998年6月3日,在老家待产的妻子住院临产,消息传来,正准备下乡巡回征收的邓波犹豫了,这是妻子最需要自己陪在身边的时候,可是,巡回征收工作迫在眉睫,整个计划又是自己一手编制的。考虑再三,他想,即便请假回家,路上也需要五天甚至更长时间,也许还没有赶到,孩子就已经出生了,还是等巡回征收后再回去。于是,邓波把心一横,和同事们踏上了巡回征收的征途,由于乡上的电话几乎都是“聋子的耳朵”,直到半个多月后返回县城,邓波才看到妻子的来信,得知她们母子平安。看着照片上儿子稚嫩的小脸,想起妻子在信中的话:“你可以不回来看我,但你总应该回来看看你的亲骨肉吧!”邓波禁不住潸然泪下。率真豪放的康巴汉子们知道后被感动了,齐声为他唱起了一首歌“什么也别说,祖国知道我……”
石渠是我国包囊虫病高发区。包囊虫病是一种高原地区人畜共生的寄生虫病,当地人称为高原“癌症”。2000年,邓波的妻子患上了肝包囊虫病,发现时病体已经有拳头般大小,一旦病体外囊破裂,将引起排他性、休克性死亡。邓波借了3万元钱,赶紧送妻子到重庆进行手术治疗。肝区手术危险,需要精心护理。然而就在手术后的第5天,邓波从电话里得知全州的CTAIS试点即将开通。邓波是分管领导,又是系统管理员,如果不及时赶回,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州的试点工作。当时,邓波心乱如麻,望着脸色苍白的妻子,望着病床上吊着输液瓶,邓波实在是说不出口。细心的妻子察觉到邓波的焦虑,问道:“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事情?是不是局里需要你回去?”邓波点了点头。妻子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她说:“你走吧,不要耽误工作,这里的条件好,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第二天,邓波忍痛返回了高原。
由于妻子患病的部位紧挨着肝区大动脉,手术无法切除干净,如今,她的病体又长到接近手术前的程度。正常人打蛔虫的时候,每半年服用两片“肠虫清”,而她每天都要服用六片。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折磨着她的身体,看到妻子日渐虚弱憔悴,邓波心急如焚。
邓波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邓波不仅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儿子出生后,考虑到高原的生活、医疗条件比较差,一直放在父母那里照看。儿子今年已经8岁了,邓波却没能陪他过一次生日,给他开过一次家长会。邓波每年只能利用春节回家探望一次,每次回家,望着一年比一年老去的父母,望着一年比一年长大的儿子,邓波的心里都有说不出来的痛。每次邓波返回高原,老人和孩子都要流泪,像是一次生离死别。
高原物价高,邓波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3000元左右,生活费、取暖费、探亲费,再加上妻子的手术治疗费及平时的医药费,几乎花光积蓄。如今,邓波家像样点的家当,只是一台21寸的彩电和一套沙发。
虽然家境窘迫,但邓波对贫困的藏族同胞却是满腔热情,倾尽全力。2003年7月在长沙干玛乡的工作调研中,他看到一个卖小百货的藏族妇女带着5个孩子、两个老人艰难度日后,立即和税务干部们一起凑了300元钱。邓波还和同事一道,帮助尼呷镇孤寡藏族老人翁姆修好了破损的住房,解决了生活的困难……邓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经济条件再差,也比他们好过,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石渠,在远离都市的高原藏区,在祖国西南部那条遥远而艰难的税收战线上,邓波将青春和爱融入了这片土地。在他身上体现了一名***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体现了高原藏区税务干部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青年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时代品质。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高原税官——邓波在“生命禁区”里谱写的一曲青春之歌。
财务人员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财务人员优秀员工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人员优秀员工事迹材料1
李同志现任公司税务会计,主要从事税务方面及本单位的费用审核、报销,个人往来账工作。本年度同志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处室和本部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公司的财务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其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圆满完成各项税务工作
税务会计最多的是和税务局打交道,这是令人比较头疼的,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既要以国家税法为准绳,促使企业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纳税方面的最大经济效益。一年来,至11月份实现税费万元,比去年同期元减少万元,下降;上交各项税费万元,比去年同期万元减少万元,下降。出口退税方面,截止11月底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万美元,合人民币万元,比去年同期万美元下降。免抵退税额万元,比去年同期万下降。该同志在经历了各种复杂多变出口业务的的磨炼,并通过业务培训学习,熟练掌握了整套出口退税流程及核算方法,对于税务局例行稽查及各种要求,勤问多跑,契而不舍,在领导的支持兄弟部门的配合下,出口业务无一例转内销业务。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使之精益求精。
二、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人义务
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协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税务会计要以国家现行税法为准绳,又要按会计法规作会计处理,该同志工作中正确进行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有关的会计处理和调整计算,及时、准确地填报纳税报表,及时、足额缴纳各种税款,认真执行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三、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办事
该同志主要负责财务报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会计业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报账工作。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四、爱岗敬业、提高效率、热情服务
在财务战线上,该同志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报账的同志,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业务学习安排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财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做到履行节约、清正廉洁。
财务人员优秀员工事迹材料2xx,女,XX年XX月出生,中共党员,财务大学本科学历,现为xx县人民法院行政会计,中级经济师,助理会计师。
该同志自20XX年12月到法院从事财务工作以来,始终立足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敬业勤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出色地完成了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5年内她先后获县级奖励3次、县财政系统奖励5次,其中20XX年、20XX年、20XX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被县财政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
一、刻苦钻研提高素质
针对法院目标任务重、头绪多,接触案件当事人多的实际,为尽快适应法院工作,提升法院财务管理能力,提高法院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务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保障性作用,该同志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努力掌握法院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及各项财务法规,及时掌握新时期国家、法院有关财务规章及标准的变化。同时,她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院党组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以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法院财务工作中。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和研读《法院会计学》、《法院会计制度设计》、《法院财务管理》、《法院预算》和《基建会计》等书籍,并自学计算机操作技巧,全面实现财务微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这一切,为她进一步做好财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院人员都亲切的称她“蒋姐”、“蒋会计”和“活账本”。
二、爱岗敬业锐意进取
法院财务工作是法院审判执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保障、服务性工作,它包含内容多,工作性质杂乱,没有规律,需要实实在在,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地对待每一项财务,对院党组和各位领导安排、布置的任务积极接受,并想方设法圆满完成。工作中做到经常请示、汇报,力求把工作做严、做细、做实,不拖后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虽然是县财政局委派来我院工作的财政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克服纪律松懈、警容不整、迟到早退、不假外出等不良现象,不忘记自己是是党员、是国家工作人员。模范遵守院各项规章制度,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她早已适应了法院财务工作的繁杂、琐碎和不定时性。记账、统计、核算、各类凭证档案装订和归档等工作项目多、数量大,她经常白天办理案件执行款和诉讼费退费等业务,晚上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汇制各类表册。正是这种拼命、执着和一丝不苟,磨炼了她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性格,也正是这样一种性格,使她在法院财务这一艰巨的岗位上更加出色。
三、恪尽职守细致周密
作为财会人员,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是根本职责。为了把法院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她积极借鉴区内其他法院的经验和做法,起草和完善了《法院财务管理制度》,严格了经费开支的审批程序,增强了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差旅费、医疗费、通话费和接待费等经费及各类专项经费按照开支的需要逐一进行了细化。针对法院车辆油料、维修和办公消耗性开支逐年上升的情况,及时制定了《法院“加油卡”管理制度》、《法院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使消耗性支出费用下降了近20%。对法院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她及时向上级反馈意见,寻找解决办法,使法院财务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细,财务保障更加有力。为加强法院会计档案管理,她虚心请教其他单位财务主管人员,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对法院近3年以来的所有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对20XX年以后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了装订、打磨,并且严格按照建档要求,装盒入柜,建立财务会计档案检索目录,做到整齐划一,使我院的会计档案更加完整统一,更加科学规范。
四、热情耐心形象良好
该同志注重加强为案件当事人服务意识,努力塑造“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人员形象。她虽是县财政局委派到法院的工作人员,但她处处维护法院的良好形象。在发放执行款和诉讼费退费过程中,她热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案件当事人,并做到快速、仔细、准确,从未发生过差错。近几年我院每年执行款多在3000余万元,每年她需向5000余人次当事人发放执行款或诉讼费退费。在日常工资晋升、审核、普调工资、涨工资等业务中,她深知工资关系干警切身利益,所以她对每名干警的工资情况非常熟悉,谁到什么时间该调什么工资。
她用专门的本子记得清清楚楚,在干警询问工资增减或其他情况时,她总是热心细致地为其解释,有时为了一个人的工资,她要到财政局、人事局、组织部等单位跑很多趟,做到不厌其烦。
五、清正廉洁勤奋自觉
该同志自觉并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最高院“五条禁令”,不做金钱奴隶,不屑向当事人“索、拿、卡、要、报”,多年来没有任何形式的违法乱纪行为发生。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勤奋工作,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克服人少、事多、事杂的困难,不推诿、不扯皮,不论是份内的事,还是领导安排的其他任务,都能保质保量积极完成。从不言苦,总是想办法克服,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她坚持原则,严格依据财经纪律,加强目标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坚持不予审核报销,不偏不倚,公正廉洁,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事”。
总之,该同志凭着朴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功底、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在法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关于“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之云]投稿,不代表龙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onghuajy.com/lhkp/202501-33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龙华号的签约作者“之云”!
希望本篇文章《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龙华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邓波同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