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可靠保障。大学生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进步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高级科技人才,社会、学校、家庭不仅要重视他们的科技知识教育,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的报告比较多,国内外相关报道称约10%-30%的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我国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1]。由此看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格上他们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为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
二、方法
本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目的,通过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2份,有效率为95.2%。
用SCL-90自评量表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此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轻、中、重”的具体定义由自评者自己去体会。SCL-90总分是90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L-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量表中共有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某项因子分偏高,说明此项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反之,心理卫生问题偏轻[2]。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90总分≥180为心理障碍,其中180≤SCL-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SCL-90总分<270为中度心理障碍,SCL--90总分≥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3]。
三、结果
研究中的952名大学生中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有197人,总阳性发生率为20.69%,而且9项心理症状比正常成人严重,见表1、表2。
表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N=952)
表2大学生与全国青年组9因子分的比较
表3952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大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与于国勤等人对大学生的相关报道[4]基本一致;大学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阳性发生率为20.69%,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5],说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具有相同心理障碍的表现。
四、结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对原有的社会文化和道德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接触频繁的社会生活变化、激烈的社会竞争、商品经济的冲击,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失衡。通过深入访谈进一步分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总结如下:
(一)对“健康”的认识欠缺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解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种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与支柱。然而个别访谈的结果显示,有l5.8%的同学不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关心心理健康的只占l2.8%,另外,还有23.8%的同学对健康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
(二)学业困扰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乃至心理的健康。当前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感、自卑感。社会的发展急需高层次的人才,多数大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参加的各类证书考试,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旦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容易产生焦虑感、挫折感、自卑感。第二,学习动力不足。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望低,沉迷于上网、玩游戏机,学习热情明显缺乏,这种现象在一年级大学生中较为明显,因此也最容易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第三,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不够。有的学生虽然满怀雄心壮志,但碰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退缩,不能持之以恒。第四、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无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热衷于课余活动、交友、恋爱。第五,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大,等到期末考前才突击复习,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第六、学习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是低年级大学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大学与中学相比,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学课程多、知识量大、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讲完课后,辅导时间少,几乎主要靠学生自学;还有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淘汰制。适应能力差的学生经常担心自己被淘汰,精神过度紧张。往往引发神经衰弱、考试焦虑,甚至厌学、弃学、退学。
(三)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关系始终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不同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生活方式,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今天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严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表现为: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唯我独尊;猜疑嫉妒心强。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人际交往。另外,又因缺乏交往知识和技巧,导致一些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心理困惑,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孤独、自卑、恐惧、烦恼、抑郁等不良症状,危害身心健康。极个别来自贫困边远山区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性格敏感多疑,进而感到孤独、寂寞、情绪抑郁。
(四)情感的困扰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纯真美好的爱情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促进人的不断完善进步和成功,理智地把握情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大学生创建美好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相当普遍,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一些大学生对恋爱存在不良认知,在认识和行为上陷入了各种各样的误区,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有些学生感情把握不定,易走极端、易冲动;有的学生恋爱的动机不端正,盲目随大流,互相攀比,或者为了填补空虚、寂寞而谈恋爱,缺乏真挚的爱情基础;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性行为轻率,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恰当的理解而常常陷入苦闷和彷徨中,有些同学经常出现恐惧、不安、自责,甚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从而影响学习、生活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理断奶意味着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资料表明:1989年,参加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0.23%,1992年参加抽样调查的4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为31.13%,1995年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高达33.47%。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近期,笔者对300名年级不同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我们应当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高校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89-02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阶段。因此,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寻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不同阶段教育的模式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考大学是每位学生心中的目标和理想,他们对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怀有各种美好的憧憬和预期,进入大学后,校园环境、人际关系、教学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势必会造成大一新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是焦虑,再加上现实中的一切也必然会和理想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比如,由于对所在大学宿舍环境、教室拥挤、食堂饭菜等问题的不满而产生的厌烦,由于对全新的教育模式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挫败感等。因此,大一新生普遍反应自己对大学生活很迷茫,有的甚至想退学。
(二)不同人生发展阶段的要求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都靠父母打理,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对人生发展的全新阶段、面对全新的局面,在完全摆脱家长的束缚、教师的管教、生活在集体宿舍中的状况下,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很难迅速完成这种从依赖向自立转变的过程,这样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困惑和挫败感。
(三)不同人格个体的关系协调导致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关系协调艰难引发的孤独感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人格个体间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校园活动不可缺少的敏感话题,人的心理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像中学生那样单纯,加之很多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协调。有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群体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在与人交往时缺乏谦虚包容的态度。这样导致大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在与他人交往中自信心受到挫折而陷入焦虑、烦恼、恐惧,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四)不同职业选择的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毕业就业前景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学习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和部分文科专业,将来就业竞争更是激烈,这样势必加重大学生的思想负担。每位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甚至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工作的期望值很高,这样在大四找工作时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求职过程中的种种挫败感,有部分毕业生就会感到迷茫和困惑,最终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甚至是走极端。
(五)不同目标指向的情感诉求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心中的空虚、孤独或是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有些大学生却往往是单相思或情感错觉,有些大学生虽然选择了合适的恋爱对象,但是由于不成熟的恋爱观导致种种纠纷,却不能正确处理,最终感情破裂。不管是哪种情感问题,这些不成熟的感情往往会给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痛苦、焦虑的情绪,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在恋爱时很多都选择放纵自己的情感,选择同居,一旦感情破裂将会给女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大学生情感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引领的重点和难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主观因素
首先,个体差异的结果。大学需要大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升的能力。有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有些则过分自信,眼高手低。一旦进入大学,这样的大学生或是缺少奋斗的目标和勇气,或是懒散自我放纵,或是心气太高与现实情况不符,都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问题。其次,抗挫折能力差。尤其很多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我定位较高,但社会阅历又相对浅薄,且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遇到问题时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二)客观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选择机会增多,但竞争也随之增大且激烈。再加上现在我国贫富差距加大和社会阴暗面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学生不甘现状,这无形中加剧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产生焦虑感。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建立基本都是源自家庭。所以,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各有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智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心智,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育方式上,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这样使得孩子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机构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大学生对此机构的认识不够,某种程度上存在很大偏差和误解,普遍还是认为心理咨询意味着存在心理疾病。因此,学校要积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创造条件为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个别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心理咨询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咨询。其次,建设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如建立博客、飞信、QQ群等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设立信息化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让大学生在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课堂,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其次,高校心理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人际关系处理、学习、恋爱问题、社会环境适应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大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很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整天沉迷于网络,或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整天浑浑噩噩,因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充实课余生活,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的平台。第四,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必修课,教育他们在不同年级阶段,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涯规划意识。另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素质,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严格要求,为毕业生尽早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同时也要为继续考研的学生提供学习辅导,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首先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从生理意义上说正处于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阶段,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此,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育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参考文献:
[1]徐宁,黄丽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12,(4).
[2]张明辉,那海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3]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
优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被老师和家长所忽视,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心理问题,事实上,优秀大学生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因此,对探究优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寻找解决优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及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剧增,与此同时会产生不同的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会在这种压力下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解决心理问题成了一个至关紧要的话题。
关键词大 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一学业问题。迈入大学校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同学、老师……如何迅速的融入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给自己重新定位,就成了每一个大一新生必须面对的难题。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父母陪身边的呵护,也没有了高考前夕的紧张氛围,一切都显得那么孤单。所以直接导致许多大一新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奋斗目标,整天浑噩度日,荒废大好青春。因此,就要求每一位同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用最精神的一面赢在大学的起跑线上。
二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技能。高中时期,地域相对封闭,人际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交往物件简单、多为熟悉的同学等;进入大学,同学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地域的差异造成交往物件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兴趣特长和人生价值观等的不同。现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方面的过多关注,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较为敏感的人格特征,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却渴望获得一份纯洁的友谊,总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所以在遇到人际摩擦、冲突时,因缺乏经验而显得无所适从,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破坏与人的正常关系,严重时更会走向极端,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三情绪问题。第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当听到背后有人笑或低声议论什么时,你会觉得他她们是在议论自己吗?自卑者往往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引起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第二,孤独心理。孤独者缺乏与人的交流,会有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经常沉默不语,兴趣爱好比较少。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家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德育是完善孩子人格的根本,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正确的教育态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个性的形成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父母还应保持教育理念基本一致,避免双方教育方式方法的激烈冲突。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差别太大,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很容易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极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形成。
二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局势瞬息万变,世界格局重新形成,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挑战。随之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要能在钜变之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调整心态,面对挑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心理的不适。大学之前,老师、父母对生活的干预较大,没有形成较强的独立性;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许多事需要自己做主,但因前期没有独立生活过,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所以在获得久违的自由时另一方面有患得患失,容易对新生活产生迷茫。虽然大学生渴望独立,但当真正独立生活的时候,又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不知如何处理问题,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学与中学的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课程难度的加大、教学方式的改变,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出现心理负担。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电话、网路、谈话等不同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加强对新生、应届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尽快交给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要不排挤、不排斥,防止心理健康问题反复。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路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意见》的要求,高校应着力做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三主动和家人保持沟通。家是心灵的港湾。也只有在家里,人才能放下戒备,敞开心扉。所以家长或监护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展开中要给予大力支援,确保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进入大学,大多数同学远离父母,往往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学校也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四自己主动调控 。除家庭、学校帮助协调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还应该主动适应调解,如:倾诉、宣泄、转移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途径,减轻压力;积极参加校内各种社团活动;敞开心扉走出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友谊;正确看待恋爱问题等。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配合共同关注的。大学生个人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塑造健康的人格,书写美丽的人生。 ?
(1)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总体是积极的。调查表明,只有个 别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心 理健康者也可以去心理咨询;80%以上的人相信心理咨询有效果;90%以上的人 认为心理咨询是科学的。
(2)大学生更看重心理咨询的治疗功能,而对心理咨询的发展功 能认识不足。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答案多的3 项依次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情绪调节困难的人”和“遇到实际困难的人 ”或“想更好开发潜能的人”少数学生认为“有精神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
(3)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和行、对己 和对人的矛盾。调查中绝大多教大学生认为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 要”或“有必要”,但当“自己遇到心理困惑、不适时”,明确表示愿意寻求 心理咨询的约占1/4。比较起来,当自己的同学、朋友或亲属遇到心理问题时,一 半的学生会动员他们去心理咨询。当问及“如果你遇到心理困难而自己又难 以排解时,通常你会向谁寻求帮助”时,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同学、朋 友”、“自己承受”、“自己所依赖的老师、长辈”、“父母”,后是“心理咨 询机构”。
(4)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更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杯中残酒]投稿,不代表龙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23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龙华号的签约作者“杯中残酒”!
希望本篇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龙华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正常学...